2025年10月27日14时至17时20分,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与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共建实务课程《刑事法前沿问题》第三讲“生态环境犯罪”顺利举行。本次课程由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何宝明律师主讲,学院公法研究所副所长石亚淙老师主持。
何律师以“蔡国强烟花秀”事件切入,通过分析该事件的法律风险与生态后果,指出生态环境犯罪治理已从“人类中心主义”迈向“生态整体主义”,并结合2025年最高检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典型案例,阐释“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中的实践价值,强调当前实践惩治犯罪和修复生态并重的价值追求。
随后,何律师结合我国生态环境法典的立法进展,从“指引、补充、制约”三个维度,深入解析环境法典立法与刑事法律之间的规范衔接,指出法典将为刑事司法提供前置性规范依据,刑法则为法典实施提供保障,二者将共同构建“前置预防—后端保障”的治理体系。
在第三部分中,何律师聚焦生态环境犯罪的实务样态与疑难问题,系统介绍污染环境罪、非法采矿罪、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等十余类常见罪名,结合典型案例指出当前在采样规范、司法鉴定、因果关系认定等方面存在的实践难点。

课程最后,何律师提出三点实务建议:一要坚持系统性思维,避免机械司法;二要关注生态环境法益特殊性,积极运用恢复性司法理念;三要重视科学证据取证,严把案件质量关。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蔡国强烟花秀”事件的法律责任,以及生态法益的实务处理立场等与何律师进行互动讨论,石亚淙老师参与交流并作精彩点评。
至此,本讲课程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为同学们深入理解生态环境犯罪的系统治理与司法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文字:李煜柽
刘任菲
刘婉馨
谢宇田
图片:周泰律师事务所
编辑:胡天翊
初审:吴荻
终审:梁敏